上周,移动和电信正式开打3G用户争夺战,和期待中不一样的是,首发的搭档并非是手机终端,而是以上网本为代表的PC终端。移动直接推出了购买上网本的高额资费补贴,电信则通过捆绑固话和WiFi上网的方式招揽用户。相同的是,两者的目标人群都瞄准了商务人士和学生人群,前者经济实力强劲、移动办公需求强烈,后者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无疑都是3G推广的优秀目标群。但是,3G上网仅仅针对的是这些人群么?个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作为媒体工作者,本人有幸在第一时间里体验了一下移动和电信的3G上网。实话实说,拥有庞大固定宽带资源的电信在上网这方面的确还是有些技术优势,EVDO的网页浏览速度基本上可以向1M的ADSL看齐,就算是软件、视频下载也大多能够维持在50KB/S的水平,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
经过一番简单的试用,我个人倒是产生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把家里慢如蜗牛的小区宽带给停掉,买张包月的EVDO上网卡取而代之。这并非因为我对3G上网的速度已经足够满意,何况目前3G上网的高额资费和每月不到100元的不限时、不限量的包月小区宽带相比还是毫无性价比可言的。我之所以产生这种冲动,一方面是因为我个人对于下载的偏执,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中国特有的“最后一公里”垄断的强烈反感。我所居住的小区是广州某知名地产商开发的,在潜规则的运作下,该小区只能接入该地产商参股的宽带接入服务商。也就是说,我明知道电信的ADSL更快,但即使我愿意多花更多钱报ADSL也装不上。不仅如此,有线电视可以装,但是有线电视提供的宽带却不能装;铁通电话可以装,但铁通的ADSL却不能装。如此“怪现象”,真是足够“中国特色”的了!
然而,这“最后一公里”的垄断在3G网络面前却是不堪一击:你不让人家进来铺线路,还不让人家的手机信号覆盖到小区啊?这正是3G推广的另外一个突破点。和移动商务人士、学生人群相比,家庭用户的无线宽带胜在稳定,一般家庭用户的宽带使用都是以年为单位的,只要运营商能够在资费制定方面更加灵活一些,一大批像我这样受困于宽带“垄断”之苦的消费者都可能立马投身3G的阵营。当然,要想真正稳定这部分家庭用户,运营商还得在信号覆盖、上网稳定度等细节上做更多的努力。以我个人目前体验的情况来看,EVDO的速率勉强够用,如果能够进一步提升到与2MADSL相当的水平就更好了。另外,稳定性还需加强,时不时断线的毛病应该是3G成为家庭无线宽带服务首选目标的最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