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
有一些电信业务,要求网络不仅需要具有传递、交换信息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对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和灵活控制的能力,这些业务被称为智能业务。智能网(Intelligent Network)就是在原有通信网络基础上,为快速提供智能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
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依靠No.7信令网(即:信令与话路完全分开)和大型集中数据库的支持,将网络的交换功能和控制功能相分离:简化交换机的软件,使之只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引入业务控制点,具体怎样根据智能业务的业务逻辑完成呼叫的接续步骤,让业务控制点来决定; 交换机采用开放式结构和标准接口与业务控制点相连。这样,需要增加或修改新业务的时候,不必改动各交换中心的交换机,只要在业务控制点中增加或修改新业务逻辑,并在大型集中数据库中增加新的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即可。
2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
对于智能网,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这四个不同的角度一起构成了四层平面结构的智能网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网概念模型
智能网可以向用户快速提供智能业务。业务平面(Service Plane)由业务(Service)和业务属性(Service Feature)组成;它们可以进一步采用全局功能平面(Global Functional Plane)中的“与业务无关的构成块(Service-Independent Building Block)”来加以描述和实现;每个SIB的功能通过分布功能平面(Distributed Functional Plane)上不同功能实体(Functional Entity)之间的协调工作来共同完成;具体各功能实体分别在哪些物理节点中得到实现(软件功能在硬件设备上的定位关系)在物理平面(Physical Plane)中体现出来。
2.1 业务平面(Service Plane)
从业务使用者的角度看,智能网可以为用户快速提供智能业务。业务属性是业务平面中最小的描述单位,一个业务由一个或多个业务属性组合而成。
实例:被叫集中付费业务(800号业务)及其业务属性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单一号码”+“反向计费”+“登记呼叫记录”+……
在业务平面上,国际电联(ITU-T)为智能网能力集1(IN CS-1)定义了25种业务和38种业务属性。
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智能业务举例如下:
电话记账卡业务(Account Card Calling):用户可以使用任何一部话机进行长途呼叫,通话费用从其账号上扣除而不是记在他所用的话机账单上。例如:200,300,201业务。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Freephone):该业务主要用于一些大型企业、公司或服务行业向其客户提供免费呼叫,通话费用记在被叫方的帐上。
虚拟专用网业务(Virtual Private Network):根据业务租用者储存在数据库中的要求,在公用网中建立起非永久性的专用网络以供专用网的用户使用。
电话投票业务(Televoting):主要用于进行意见征询、民意测验等。
大众呼叫业务(Mass Callling):主要用于新闻界、传播媒体等与读者、听众或观众之间的沟通。
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业务(WAC):通过公用网把分布在不同交换局的“集中用户交换机”组织成一个虚拟的专用网络,向地理位置分散的业务用户群提供PABX型业务。例如:用户群内部通信的缩位拨号。该业务可视为VPN业务的一个特例。
通用个人通信业务(Universal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分配给用户一个唯一的“个人通信号码”,用户可以在任何一部话机上将该号码向智能网登记作为来话目的地,这样,所有对此号码的呼叫,都将接到所登记的话机上,从而实现“个人移动性”。
附加计费业务(Premium Rate):针对那些既向公众提供信息又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提供者开放。附加计费业务的计费,除少部分留作通信公司的服务费外,大部分将由通信公司转给各业务提供者。例如:声讯服务。
业务属性举例如下:
呼叫分配(Call distribution):根据全网络的负载情况动态分配业务量,以提高网络利用率,减少拥塞。
按时间选路(Time Dependent Routing):根据时间(如:是否高峰时间,是否节假日)不同,进行不同的号码翻译和路由选择。
据发端位置选路(Origin Dependent Routing):根据主叫号码所在地区及主叫号码,自动按一定规则选择目的地和出局路由。
由发端用户提示(Originating User Prompter):允许主叫用户参与业务的控制,如:指定依赖于时间或依赖于号码的路由选择方式,进行呼入/呼出权限管理。
呼叫转移(Call Transfer):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将打向A处的电话转向到B处,从而实现“改机不改号”、“电话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