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中国电信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暨“千乡万村”示范工程在江西南昌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电信建设信息化新农村工作已经从试点阶段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电信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试点到全面推广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电信相继在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开展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初步推出一些涉农实用信息和应用。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决定正式启动“千乡万村”信息示范工程,率先全面进行信息化新农村建设。
“我们将以重点乡村信息示范建设为切入点,力争用1年的时间建成1000个乡镇信息示范站,10000个发达村级信息示范点,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杰表示。
为推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中国电信一直在不断加大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数字显示,从2004年至2005年底,中国电信累计完成了17266个未通行政村的村通任务,较原定目标超额完成7026个未通村,为中国电信“十五”村通任务总量的1.7倍。今年1月-6月,中国电信又完成了2100多个行政村的村通任务,完成全年任务的73%以上。截止到6月份,中国电信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了6400万户,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85%以上。
在发展农村
电话网的同时,中国电信还努力将
互联网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目前中国电信所有普通固定电话通达区域都可以提供窄带上网服务,65%以上的乡镇还可以获得
宽带上网服务。显然,中国电信基础通信
网络在农村区域的快速广泛覆盖,不但为农村基础通信服务提供了保障,满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通信需求,还为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信将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各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原则,围绕农村信息服务需求,从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各类涉农政府信息资源和农产品供求市场信息,嵌入多种农村信息应用,丰富信息服务传送方式,健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提高农村通信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实施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杨杰说。
信息化改变农民生活
中国电信之前的试点工作成效如何?农民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试点乡镇江西高安市上湖乡采访。
上湖乡地处高安市郊,人口有3万,土地面积3.2万亩,是个人多地少的小乡镇。近几年来,乡党委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大业来抓,蔬菜栽种面积达2.6万亩,产品走出国门,畅销美、韩、俄等国,成为江南地区有名的国家级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
根据上湖的产业特点和信息需求,今年年初,在宜春电信分公司的指导下,高安电信分公司承担起上湖乡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为做好试点,高安电信分公司选派了两位在农村分支机构挂职锻炼的优秀技术人员专门负责上湖乡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抓住江西省农村综合信息网建立的契机,在短期内,乡里建起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南坪等村还建起了4个农村信息服务点,两位工作人员收集整合了上湖乡的涉农信息,录入到江西省农村综合信息网的上湖乡南坪平台,并根据网站栏目和农民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信息点的内容。
信息入户带来的便利正在影响着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现在乡、村都接通了国际互联网,使上湖农民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鼠标一点,生意在手中’。”上湖乡党委书记陈绪生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湖乡通过农村综合信息网作“媒”,销售各类蔬菜产品500多万公斤,实现收入400多万元。同时,该乡南坪等村通过农业综合信息网,共搜集发布农业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300多条,利用农业综合信息网招商引资2000多万元。
记者在上湖乡南坪村农村信息服务点、蔬菜种植大户朱瑞元家中看到,电脑宽带网上不停地显示着各类农产品信息,在朱瑞元家外墙上的信息公告栏前不断有村民前来查看有关蔬菜种植、销售的信息。朱瑞元忙里忙外,一会儿帮村民操作电脑查信息,一会儿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讲解。朱瑞元告诉记者,他现在也是每天在不断学习,然后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普及给大家。
不仅如此,有的村民还自己买了电脑,61岁的村民老郑就是其中之一。老郑告诉记者,现在有了电脑,他有什么要买或者卖的东西,总是不忘先上网查查看,虽然年纪这么大了,但他还要和信息员学电脑打字。记者了解到,如今,丰富的网络信息已经使得南坪村的蔬菜远销广州、湖南、江苏、上海等全国各地,“上湖”牌无公害蔬菜也远近闻名。
通过实地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当前广大农民对信息技术、通信产品、信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信息化新农村的建设也正在改变农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中国电信的“千乡万村”示范工程,为中国的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

摘自:中国电子报